在疫情影响下,国内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总体生存状况如何?在全球竞争力方面表现怎样?企业发展有何新动向?9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为主要依据,连续第20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7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其中透露了不少信息。
入围门槛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2021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89.8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43%,实现净利润4.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51%。同期,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了3.15%和4.81%,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了29.80%和20.02%。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这样的成绩是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中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入围门槛看,三个500强的门槛均有明显提高。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达到392.36亿元,较上年提高了32.75亿元。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110.91亿元,较上年提高了10.19亿元。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60.30亿元,较上年提高了5.49亿元。
把时间跨度拉长。2001年,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额仅为6.08万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增至89.83万亿元,是2001年的14倍,中国企业500强体量不断壮大。从增速来看,2001年至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营收增速的平均值达15.6%,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如果说营业收入规模和增长代表企业的“个头”,那么企业总资产规模和增长则代表企业的“块头”。20年来,中国企业在“长个”的同时同步“长肉”。以资产总额角度分析,近20年时间,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从2001年的26.03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343.58万亿元,是2001年的13倍。
在中国企业500强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茁壮成长,诞生了一批全球领先的中国企业。2021世界500强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已经增加到143家,其中内地企业132家,内地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企业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500强国别榜榜首。中美两国入围企业数量合计为254家,占据了世界500强的一半,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表示,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既要解决好自身的改革发展问题,又要统筹兼顾,积极关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改革,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地,在深化改革中充分激发企业活力,逐步破除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利润率有升有降
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53%,与上年持平;净资产利润率为8.99%,比上年下降了0.53个百分点。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2.93%,提高了0.3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0.21%,提高了0.33个百分点。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7.03%,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84%,下降了0.9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1中国企业500强中,481家非银实体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3.17%、8.43%,与上年相比,收入利润率提高了0.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则降低了0.31个百分点。从趋势看,非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整体上波动提升,而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则连续下降,非银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展开全文中企联研究部副研究员高蕊表示,一方面,互联网服务、非银行金融等高利润的企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稀释了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水平也呈现下降趋势。今年榜单中的46家银行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0.03%,而且其中19家银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占比高达41.3%。
高蕊认为,2020年,银行业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采取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利率、减免费用等系列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入围的46家银行在盈利水平、资产结构、风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净利润下降的银行大多为城商行和农商行,对此应当引起重视。
从20年时间跨度看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总和接近2001年的13倍。增速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积极调整、应对危机,将净利润增速拉回至20%以上,其后年份净利润总和均保持正增长态势。
“小巨人”值得关注
在今年的服务业500强榜单中,一批“小巨人”企业值得关注。比如,软通动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8%。首次入围榜单的好活科技,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搭建了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在即时配送、新零售、社区团购、在线教育等新经济领域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云账户为成千上万家共享经济平台提供公司注册、身份核验、业务分包、收入结算、智能报税等综合服务,仅成立4年,就在服务业500强中排名167位。
与一些知名大企业相比,这些“小巨人”企业大都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大部分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上下,主要集中于研发设计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但就是这些“小巨人”企业的出现,推动服务业增长活力不断显现,同时也对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起到了支撑作用。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些企业快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是在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高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由制造业主导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也由简单的供需关系转向互为依赖和互为赋能的关系。服务业企业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制造业需求实际,助力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尝试依靠自身在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向制造环节延伸,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广大服务业企业要积极发挥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的组合效应,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于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