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或代销平台都无法直接帮助基民做决策,但他们可以通过持续而细致的投教与陪伴,不断优化基民的投资行为,让基民有更大的概率可以获取收益。
——馨金融
洪偌馨/文
2021年,尽管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募基金较前一年略有降温,但整体增长势头依旧迅猛。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51家,管理公募基金产品8969只,管理总规模24.41万亿元,而在2020年末时,管理总规模为19.89万亿元。
其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公募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为8.2 万亿元,同比增长45.8%,非货币基金规模为14.7万亿元,同比+36.9%。毋庸置疑,公募基金正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
并且,近两年公募基金频频「出圈」,影响的范围和人群不断扩大,「买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普及度和渗透率最高的理财方式,没有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的大财富管理市场崛起,以及在理财「去刚兑」和净值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公募基金在国民理财市场中的份额还会越来越大。那么,展望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有哪些机会与风险值得关注?
近期,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对123位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和近1.2万名蚂蚁基金用户开展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近1年对百余位基金经理进行的累计上千次调研,形成一份公募基金市场报告。
报告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行业痛点、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复盘了公募基金市场的现状,并对明年进行了预判和展望。
1
市场:7成股票基金经理预判
展开全文明年A股会实现正收益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是,展望2022年上半年国内经济,高达62.6%的受访基金经理并不持有悲观预期,整体态度偏谨慎乐观。
谈及货币政策走向,53.7%的基金经理认为,2022年上半年会呈现相对偏松的状态,另有38.2%的基金经理认为会维持中性偏稳。因为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央行保持定力,货币政策和宏观杠杆率保持相对稳定。
而关于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机会,75%受访股票型基金经理认为,A股市场会实现正收益;66%的受访者预计,收益区间集中在0-10%,且更看好成长型股票的投资机会。
具体到细分板块,此次受访的逾百位基金经理中,分别有65%、58%、43%、43%的基金经理,看好四大热门板块——科技、制造、消费、医药在2022年的市场表现。
债市方面,近7成偏债型基金经理对2022年上半年行情持中性观点。47.1%的受访者反馈明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维持震荡,其中,预测上升和下行的受访者人数相近。
此外,蚂蚁基金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都开始关注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概念,以及相关的投资机会。
尽管我国的ESG基金市场才刚刚起步,但伴随着监管机构对「绿色金融体系」完善和发展的推动以及信息披露要求的增强,上市公司ESG信披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报告预计,未来中国ESG投资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
在此次调研中,只有9%的受访基金经理过往发行过ESG基金,但有18%的基金经理明确表示,接下来会考虑发行ESG基金。另有62%的基金经理表示,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再决定是否发行ESG基金。
总的来看,2022年的市场充满了变化与机会,基金经理们需要比以往更为审慎地对待热点、周期和机遇。
同时,基金经理也对基民2022年的持基心态和投资行为给出建议。基金经理提及最多的是「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均衡配置和定投」等。
2
基民:频繁交易、追涨杀跌依旧存在,
投资「姿势」待优化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新一年的挑战,一方面是客观因素,比如无法控制的市场波动;而另一方面则是主观行为,比如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等。
事实上,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后者往往才是基民们赚钱的最大阻力。
今年,中证报联合三家大型公募基金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指出,基民的「操作」给收益带来的损耗率接近60%。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操作越多亏损的概率也就越大。
此次,蚂蚁基金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分别有70%、67%、63%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追涨杀跌、持有时间短、交易频繁是基民们「收益不及预期」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
回顾2021年的基金投资操作,出现亏损的基民也认为,除了市场走势等外部因素影响外,自己未及时止盈、持有时间短、资产配置不均衡、追涨杀跌、交易频繁的分别占34%、23%、22%、18%和9%。
这也导致了最大的行业痛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长期存在。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以及2021年3月31日,过去十五年里,主动股票方向基金业绩指数累计涨幅分别高达1100.79%、 910.68%,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02%、16.67%。
而对应上述时间节点,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5.44%、8.85%。
换言之,基金持仓时间越长,基民赚钱概率越高,关于这一点也有不少数据可以佐证。例如,景顺长城、富国、交银施罗德三家基金公司统计过自成立以来到今年3月的基金收益和客户盈利情况。
数据显示,基民的盈利概率和持仓时长正相关。持仓时长小于3个月时,平均收益率为负,盈利人数占比仅39.10%;超过3个月时,盈利人数占比大幅提升到 63.72%,平均收益率也由负转正。
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基民「长期持有、坚持定投」等成为基金公司或代销平台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投资者提升盈利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比如,蚂蚁财富去年上线的「支付宝·金选」,通过跟中国证券报的基金研究团队合作,从市场上近9000只基金中筛选出100只左右放入金选池,其中一个核心的标准就是:这是用户可以长期持有的产品。
从基民视角来看,除了投后拿不住,投前选择难也是他们常见的痛点之一。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公募基金数量高达8969只。要知道,中国A股也就4000多家上市公司。所以,现在选基比选股难度可大多了。
那么,如何快速而有效地筛选适合自己的基金?
根据调研,80%、74%、65%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选择基金时应重点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产品投资策略、波动率和回撤,这几个核心信息。此外,投资知识的持续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代销平台,这些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客户的投教和陪伴上。
投教,顾名思义就是投资者教育,包括大v讲解、理财课堂、线上直播、社区互动等方式越来越丰富;而陪伴,则是在投教之余,关注基民的整个投资理财旅程,从投前到投中、投后的全程参与并优化基民的投资「姿势」。
投教和陪伴的发展也得益于基金行业的数字化。
现在基金公司和代销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触达用户,并且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可以增强基金经理、基金产品与投资者之间的沟连接与信任,而「足够了解」恰恰是基民「拿的住」的重要前提之一。
基金公司或代销平台都无法直接帮助基民做选择、做决策,但大家可以通过持续而细致的投教与陪伴,不断优化基民的投资行为,让大家有更大的概率可以获取收益。
3
行业:8成基金经理认为
公募基金仍处「成长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中国的公募基金规模已扩张至23.9万亿元,较2015年末8.4万亿增长184%,年化增速近20%。而根据最新报道,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5.3万亿元。但是,居民财富中流向公募基金的比例还很低。
此前有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和513万亿的居民总财富相比,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规模仅占到1.4%。根据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的《2021年美国基金业年鉴》,以开放式基金规模来看,中国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并且,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市场中的货币基金仍然占据了最大的比重。这距离以权益类基金占主导的海外成熟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有81%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公募基金市场目前仍处于高速成长期。
但「高速成长」也意味着不断有大量新基民和新资金涌入市场,尤其很多经验不足或没有经验的投资者受行情吸引进入基金投资领域。有数据显示,2020年底投资年限在1年以内的新基民占比32.04%,2021年3月底则迅速提升到41.96%。
这一方面说明基金行业发展良好,越发普及,但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年限低的基民比例增加,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近些年基民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调研报告认为,未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以借助数字化能力,积极触达更广泛的基民,实现更高效和直接的投资理念分享和投资者教育。
尤其,基金公司可抓住政策机遇,弥补自身在渠道侧的短板,推动渠道从「卖方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的转型,将合适的产品和整体投资方案在合适的时点推送给合适的基民,提高用户投资盈利体验和提升基民的持有期。
今年以来,伴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注重分配公平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财富管理市场的扩容——大众客群的理财需求亟待满足,而公募基金作为其中重要的配置资产,真正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风物长宜放眼量。
报告认为,投资者通过均衡配置、长期持有和理性买卖等健康投资行为来实现合理的预期收益率,是行业各方的共同目标。也只有这样群策群力,公募基金行业才能为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