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需要对过去一年中的东南亚创投领域进行总结,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足够确切的描述来界定这段足够特别的时期。
从破纪录的独角兽新增速度到如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 “新面孔” 的不断展露头脚,从一夜间兴起的 “先买后付” 模式再到在东南亚海内外两开花的 SPAC 上市热潮···对这个地区而言,过去一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然而,在这些现象级现象的背后,如果我们认为它们是一种非偶然性的事件,那么由此所带来的疑惑将会远比这些现象本身更为重要。
以此为起点,我们不仅在一同见证一种属于东南亚地区的独特特质,随着这一地区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所要呈现的走向也正变得更为重要。如我们所见,东南亚并非是在一夜之间出现的一片地域,而其中的创投生态也不会仅仅只是始于 2021 或者 2020,但这些事情却集中在某一时期内爆发出现。当然,无论我们在之后发现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它所传递出的信号显然是在指向这样的一个事实——对东南亚的创投生态来说,这个已经过去的 2021 年并不普通。并且不仅仅只是针对这一年而言,它的以前、现在以及以后都会需要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一个已然明确的背景
不可否认,过去的一年中,在东南亚的数字经济领域,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剧烈。基于这种变化,我们或许很难说出接下来它还会在哪些方面交出答卷。不过,从更大一点的方面说来说,这其中却也存在着一个正在愈发明确的背景。
一方面,随着疫情的推动,东南亚地区的数字消费者呈现出了 6000 万规模的新增,使得其总规模达到了 4.4 亿。与此同时,当地初创公司也在进一步发掘出该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根据谷歌、淡马锡、贝恩联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到 2025 年时,东南亚地区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3630 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很可能会在之后的 5 年后——在 2030 年时达到 1 万亿美元规模。
而报告也进一步指出,随着东南亚地区的电商、旅游、媒体、配送以及食品行业发展势头的继续提升,当地所有地区市场的 GMV 都将在今年达到两位数的增幅。作为结果,该地区的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在 2021 达到 1740 亿美元,较上年呈现 49% 的增长。
于此,如上文所述,尽管东南亚的这一开端并非仅仅是从去年开始,随着这一篇章的结束,我们却没有理由不相信东南亚会朝着其 “数字十年” 继续加速前进。作为体现,这其中的诸多故事剧本自然也正在不断显现出一段段不同以往的情节走向。
一个正在被否定的过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资本对这一生态系统关注度的不足,东南亚公司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大量资本退出活动的出现还是众多势头的迸发,东南亚仍然只是在向合理区间回归。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增长是健康的。”以上是 500 Startups SEA 管理合伙人 Vishal Harnal 在接受我方采访时曾分享到的一个个人观点。然而,在 “数字十年” 的背景下,对当下正在以 “不合常理” 的速度大步向前的众多东南亚科技生态参与者来说,这种看似疯狂的表现所折射出的却也是一种正在更加被外界举动所否定的 “过去”。
2021 年期间,在东南亚,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创下历史纪录的投资数量(仅在上半年期间,该地区的投资数量就同比增长了 20%)和融资水平(截至去年 11 月,东盟地区金融科技领域在 2021 年的融资规模已达到 35 亿美元,为去年全年规模的 3 倍之多),从更具体一点的方面来说,我们也正在见证包括 Alpha JWC Ventures、Antler、AC Ventures、500 Startups SEA 等东南亚和国际范围内的投资机构对这一地区不断加码的后续投资承诺。
展开全文可以看到,基于东南亚的当下表现,它正在以一种新的认知方式被外界所理解和接受。当然,这其中的众多期待目标始终就在这里,并非是直到被人关注时才有出现。而这也正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去探讨的内容。
一些并不偶然的身影
一直以来,当我们提起东南亚的科技互联网生态时,这个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等同于 Grab、Gojek、Sea、Lazada 或者其他的那些足够闪耀的新加坡和印尼独角兽(或者上市巨头)。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名录上也有了新的身影出现。比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比如那些名为 Carsome 以及 Ula 等等众多诞生于这片土壤的本土企业。
首先是地域方面。如 Gobi Partners 联合创始人 Thomas G Tsao 所指出的那样,这些不断展露头脚的东南亚国家就像一颗颗深埋已久的宝石,并且 “如同河马一样不断浮出水面,显现出自身的庞大身姿。”
在越南,自疫情过后,这里正在成为东南亚创投界的新风口。仅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越南初创企业所获得的由国外投资者提供的投资超 1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呈现 34% 的增长。有数据指出,在 21 年 6 月到今年 6 月的 12 个月内,预计将有 117 到 200 笔投资交易在越南产生。这其中的焦点行业很有可能会集中在金融科技、电商以及物流这三大创投基础支撑领域。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规划,即在未来十年内至少拥有 10 家独角兽企业,并成为东南亚的科技初创企业中心。
在试图成为东南亚下一个增长引擎的菲律宾, 根据 Gobi-Core Philippine Fund 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 21 年 10 月份,菲律宾初创企业在当年所获得的融资金额已超过其 2017 年至 2020 年所筹集的总额,达到 8.58 亿美元。而报告同时也强调,在 2021 年之前,菲律宾初创公司所获得的最高融资轮次仅为 A 轮融资。到了这一年,该国仅在 10 月份期间就产生了三轮 B 轮融资和一轮 C 轮融资。
而得益于菲律宾内外部的共同努力,当地初创生态也在不断健全,尤其是就该领域的基石——电商、物流、金融科技这一铁三角产业而言。自 20 年以来,当地共涌现出了 35 家电商及电商相关的初创公司,且 21 年的所有 B 轮融资都来自铁三角企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戈壁创投循环经济部门负责人 Carlo Delantar 在当时发出的如是感慨,“那些在新加坡已出现的景象很快也会在菲律宾呈现,因为投资正在向这里转移——菲律宾将很有可能成为东南亚的下一个投资前沿。”
Ula和Carsome 身上则有着相当浓厚的属于东南亚的地域色彩。
在印尼,Warung 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数据指出,Warung——这种规模类似于我国街边杂货摊点的印尼百货商品夫妻小店在当地的数量达到了 6300 万至 6400 万家之多。作为结果,对这个人口达 2.7 亿的国度而言,warung 为印尼贡献了超 60% 的 GDP 和近 97% 的劳动力。
于此,从这一庞大的规模中不难发现,Warung 几乎已经成为了印尼零售行业的象征,并且也在该国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印尼不断加速的数字化进程之下,这些广布于当地周边偏远地区的街边小店也成为了这一目标中的瓶颈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像 Ula 这样的帮助 warungs 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正在不断加入到这一进程中。而在去年时候,Ula 也获得了杰夫·贝佐斯创办的家族风投机构 Bezos Expeditions 的投资。由于这是贝佐斯首次对东南亚电商领域进行的投资,该次融资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Carsome 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身为马来西亚首家独角兽的身份。作为一家由非二手车行业的多次创业人士创立的汽车交易平台,在笔者看来,这家几近走向上市的企业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边界可能——来自马来西亚创投领域的执着与坚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在数不清的融资和并购事件之中,我们越是靠近商业的本质,有时,距离一些含义的距离也就越远。然而,总归有一些动力能够驱使自身做出一些事情,就像创立 Carsome 六年之后的 Eric 告诉笔者的那样,“我们可能不会在第一次或者第十次时看到结果,但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尝试,执着的去追求梦想,最终我们会看到想要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下一只马来西亚独角兽会何时出现,但从这里开始,马来西亚的初创生态已经展示出了建立大型科技公司的潜力,而后的更多可能也在随着这种潜力的出现而出现,而这也正是马来西亚于这一数字十年中正在书写的篇章所在。
一个足够 “东南亚” 的未来
如果说在印尼 21 年 GDP 占比中达到 1.6% 的 Gojek 生态系统或者估值均徘徊过 400 亿美元的 GoTo 和 Grab(当然 Grab 已经走向了上市)象征了一家东南亚企业所能达到的高度,过去的一年里,前文中所提到的 SPAC 和先买后付却也构成了东南亚创投界速度的一种象征。
在这里,这些新面孔一次又一次地踏入聚光灯之下。无论是东南亚消费者对先买后付服务搜索兴趣呈现出的高达 16 倍的增幅还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当局均对 SPAC 这一上市方式表示出的重视态度以及正在已经或者不断走向 SPAC 上市的东南亚诸雄,我们都在见证新的记录正在于此不断出现。它们既是一种更加快速高效的促进模式,也是东南亚对于自身对于外界热切拥抱的体现。
如今,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发生在东南亚的这些往事,并不难发现这片处于中美创新交汇路口的地域也正希望并且同时也在努力开拓出一段属于自身的故事。所以,通过包含了以上以及从以上缩影中所延展开去的其他身影就可以帮助我们拼凑出东南亚创投领域在 2021 年的全貌了么?或者说,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东南亚会经由这些道路继续前进么?在这个问题背后,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 2021 年以后的时间里,东南亚都将会朝向 “东南亚” 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