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张晓云
自2019年10月开始试点至今两年多来,基金投顾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哪些投资者率先尝试了基金投顾服务?这些基金投顾用户还有何痛点?
近日,先锋领航投顾联合毕马威发布《中国基金投顾蓝皮书2022》,蓝皮书基于对超3000位基金投顾用户长达半年的调研和访谈,揭开了首批基金投顾用户的群体画像。
总体来说,与国外成熟市场不同,国内用户喜欢小额试水投顾,人均持有在万元以下,对投顾的认知尚处初级阶段,理念也还不成熟,仅三成投资者愿意持有一年以上。
哪些投资者率先尝试了基金投顾服务?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主管合伙人王国蓓解读指出,如果用三个标签来描绘当前的基金投顾用户,这三个词语是“千禧一代”、“高知白领”、“已婚有娃”。
蓝皮书用户调研显示,18岁至40岁的基金投顾客户占比高达80%,其中接近半数为25岁至35岁的人群,正好对应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一代”,且男女比例接近。他们对线上渠道和智能产品接受度更高,与正在兴起的中国基金投顾业务“线上化”、“智能化”的基因高度契合。
展开全文半数基金投顾的受访用户集中在25-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97%;“已婚”用户比例极高,达到82%,已婚且有子女的家庭同样占到七成以上。可见这类人群不仅有自身财富增值的需要,更有长期家庭资产配置和财务规划需求,是基金投顾机构需重点关注的核心人群。
与此同时,他们普遍高知、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经济基础,可投资产10万元至50万元的人群占比达70%,但其持有基金投顾集中在1000-10000元,这说明用户对投顾仍以“尝鲜”为主。
在投资心智方面,半数用户投资经验超3年,但投资理念尚不成熟,愿意持有一年以上者仅占三成。超六成用户希望投顾机构为自己做1至3年的中长期理财,但在买入后的行为却以短期操作为主,存在“知行不合一”。用户对基金投顾的认知也处于初级阶段,投前认可“顾”的专业服务,但在投后还是容易将其视作基金,“忘记”投顾策略原有的收益目标,忍不住频繁申赎。
走过两年的发展道路后,基金投顾已有大量用户试水,但仍有诸多行业痛点待解。
“中国基金投顾行业的用户如何看待投顾,有怎样的服务需求,对行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先锋领航投顾董事长黄浩认为,国内基金投顾跨过海外市场的“人工投顾”直接进入了“线上智能化”形态,但也因缺乏顾问文化,在认知和服务开展上面临各种挑战,也有更多的本土化改良空间。
围绕首批投顾用户的画像,蓝皮书也指出中国投顾市场发展的痛点。当前投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投资者不理性行为带来的收益率不达预期,此外还有“买方投顾”仍未普及、缺乏结合客户需求的长期财富规划,以及缺乏被动型底层资产等。投顾市场还存在“重投轻顾”的情况,聚焦提供投前服务,对“顾问”功能挖掘尚浅。
盈米基金CEO肖雯认为,投顾的服务体系是一整套业务流程和支撑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基金组合,要打造好投顾服务的护城河,围绕用户的需求去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的投顾服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服务一部负责人沈宁谈及对行业的期许时表示:“基金投顾机构应着力提升顾问服务能力,避免线上基金投顾服务产品化,并在顾问服务环节加强投资者引导。”